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寻求建立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
2009-10-19 00:0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新华网青岛10月17日 (记者 贾真 刘宝森)“目前整顿进口铁矿石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在一年一度的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第一个发言。
     这个被业内人士视为新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前奏的会议于15日至17日在青岛如约召开了第九届。
      据了解,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将超过世界海外贸易量的60%,这些铁矿石从多达40个国家进口,而国内需要铁矿石进口的企业有800多家,进口贸易企业超百家。单尚华指出,目前进口铁矿石市场混乱,处于无序状态,迫切需要全面整顿,中国必须构建铁矿石进口新模式。
    此前,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在中钢协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应建立铁矿石谈判的“中国模式”。那次发布会上宣布的与中国签订了铁矿协议的FMG公司就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且合同期限是7月1日到12月31日。
      业内人士认为,本届研讨会的“新模式”提法正是更加明晰的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
      这种新模式内容包括:由于矿价波动对钢材成本影响较大,结算周期定为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的一个财政年度内;长协矿实现量价互动,进口量大价格应当从优;全国实行统一价格,即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铁矿石品味、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矿山企业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不能再分长协矿价和现货矿价,一旦确定,所有跟中国钢铁企业签订协议的供货商都要实行这一个价格,可以规范铁矿石市场秩序,避免发生倒卖铁矿石现象。
      这种新模式是建立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等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单尚华强调。“中国不强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企参照中方的价格,也不会盲目跟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的价格。”他说。
      而铁矿石供应商的反应,则不尽一致。
    “长期来看,西澳矿的供给能够取代印度矿对中国的出口,取代中国国内的矿石产量,并将继续保持对巴西和南非的竞争优势。”西澳大利亚州政府驻华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庄彬俊在本届研讨会上说。
      庄彬俊说,澳大利亚铁矿和中国市场是上下游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鉴于澳大利亚的资源优势,他对记者提出的中钢协坚持的“量大价优”不置可否,而是强调“铁矿石价格应由市场说了算”。
       澳大利亚FMG公司市场部销售总监刘晓东说,与中国钢厂合作会加强FMG的力量,而论及以后是否会坚持与中国钢厂的长期协议时他表示“不便作评论”,他也未对是否已经开始明年的谈判做任何评论。
      单尚华指出,“推动中国铁矿石进口新模式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但他强调,随着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力度的加大,两三年后权宜矿将大大增加,同时国内矿山也在加快建设,坚信铁矿石供求市场很快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目前,“西澳大利亚铁矿产能已超过已知的需求”,庄彬俊说。而事实上西澳潜在的铁矿项目有145亿吨并且资源还在不断增多。他说,至2015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产能有望达到9.3亿吨/年,而2008年-2009年,澳大利亚出口铁矿石3.42亿吨。
     刘晓东表示,FMG最近投资3.6亿澳元用于扩大产能至5500万吨,扩产至9500万吨和1.55亿吨的项目也分别进入了可研和预研阶段。
     单尚华说,中国目前的钢铁库存量4000万-5000万吨,今年有望成为钢材净进口国或进出口平衡,国内资源供应压力将加大。
     自8月以来,中国国内钢材价格开始持续下跌,而目前钢材库存很大,在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钢厂面临减产。河北钢铁集团市场管理部部长韩卫东说,由于“中国国内新开的矿山将逐渐投产,明年铁矿石肯定会增加,而在世界范围来看总的资源量也是增加的,铁矿石在中国供大于求。”
     已经开始启动的中外铁矿石价格谈判逐渐升温。16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九届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介绍了中国进口铁矿石新模式的三项主张:一是进口铁矿石结算周期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应价优;三是统一价格,确定了长期协议的供货商就不允许再向中国企业出售两个价格的铁矿石。分析人士认为,单尚华的三项主张表明中方的谈判框架已经明朗,诉求明确,强调公平,注重双赢,旨在长远。

上一篇:农药包装回收利用需要政府出把力
下一篇: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