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现状与解决方案
2012-03-27 00:0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及手机的更新换代,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手机产生。废旧手机一方面对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现状分析,提出手机回收利用的措施,以有效应对电子垃圾污染问题,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手机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信息产业部2006年11月份的最新统计,国内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32亿。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生产和消费国。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手机外观、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进一步的缩短了手机更新的周期。据有关方面调查,国内的移动用户更换新手机的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更短,如北京市手机更换周期约为1年。手机是大众消费品,手机市场的膨胀也导致了废旧手机的大幅增加,当前全国废旧手机每年淘汰量约为6000万只。废旧手机及手机电池、充电设备一旦丢弃,将会造成数十万吨的电子垃圾,必然引发极大的处理危机,其污染规模远大于废旧电脑和彩电等其他废旧电子产品。因此在废旧手机尚未造成环境公害之前,如何将其进行回收处置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环保课题。
  2、废旧手机回收的必要性
  2.1废旧手机的危害
手机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废弃前后成分基本保持一致。手机的结构材料主要是塑料,极难自然降解,散落于环境中会造成污染并能够长期存在,如果对其进行焚烧处理,就会造成大气污染,焚烧产生的气体还会使人中毒,严重时会导致癌症、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手机电路板含有铅、锌、锡、金等有害金属元素。手机废弃后若回收处置不当,或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填埋,将导致手机中有害金属物质渗漏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并有可能渗入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此外,手机电池及配件中还含有汞、砷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废旧手机等电子垃圾已成为当今人类和环境的“无形杀手”,因此对废旧手机进行正规回收并予以无害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2.2废旧手机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手机总质量的40%为各类金属材料,包括金、银、钯等贵金属,每吨废旧手机中的贵金属含量约为:金280g,银2kg,钯100g,此外还有铜100kg。我国2000年前生产的手机中,平均每只手机消耗黄金在0.1g以上,即1万只手机约可提取黄金1kg。手机中的含金量比高质量的金精矿(70g/t)还要高。从手机废电池中还可以回收镍、铜、锂、铝、铁、钴、钕等有价金属,并可将这些再生资源重新用于工业生产。因此,废旧手机回收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就是其中有价值的材料,特别是贵金属。通过优化设计,手机中的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也可以再利用。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不能重复利用的塑料,在欧洲可以被用来替代燃料,用于发电,从而节省能源。现在,美国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年利润已达到2500万~3000万美元。可见,废旧手机的回收可充分利用资源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3、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现状
受观念、经济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废旧手机回收系统,废旧手机回收和利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为:
  (1)不规范的二手回收市场
在国内的大城市,街头小贩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回收废旧手机,他们或者对还能使用的手机进行翻新,重新卖到市场;或者将手机拆解,只利用一些零部件,其余的当作垃圾扔掉。这种不规范的回收既妨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也造成了电子垃圾的扩散,加大了电子垃圾分类处理的难度,并使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垃圾”被当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烧。
  (2)作为垃圾回收处置
手机电池的寿命较短,产品更新较快,我国废旧手机电池的数量十分巨大,并且这些手机电池绝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丢弃的手机及手机电池目前基本被当作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可是它们与一般生活垃圾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3)简单的拆解作坊式回收
在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好环境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是废旧手机回收利用工艺的成功标志之一。国内现有手机的拆解方式基本处于手工作业阶段,而且大多数拆解作业都是家庭作坊式,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操作,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手机中含有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一些私人或小企业将回收的手机等电子产品投入硫酸池,以腐蚀掉电路板的金属成分,或是采用直接火烧等落后技术来提取贵金属,在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气、废渣,这些有害物质未经任何处理源源不断地排入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4)生产商和移动运营商的自发回收
2002年,诺基亚开展了“未来在你手中”的活动,在国内的100个主要城市的诺基亚服务中心共设置了200多个回收箱,但当时仅收集到0.5吨的手机电池和充电设备,因为国内消费者普遍的做法是更愿意将废旧手机卖到二手市场。随后,摩托罗拉也开始通过代理商在我国回收废旧手机,并与中国移动在长沙等大城市合作开展了废旧手机折价换新的活动。2005年底,中国移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三家企业联合发起“绿箱子环保计划”,在包括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在内的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展开废旧手机及配件的回收,约有1000家中国移动自办营业厅和摩托罗拉及诺基亚的各约150家销售中心、维修服务中心设立了专用于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的“绿箱子”来支持回收计划,目前已经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近3万件。“绿箱子环保计划”活动的开展,拉开了我国建立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体系的序幕。最近,波导、LG移动电话、联想、NEC、松下、夏新六家手机生产企业也加入了该计划,给“绿箱子环保计划”注入了新的力量。目前该计划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影响和成效都十分有限,手机回收的方式也过于单一化,而且该计划重点关注的是手机的回收,并未涉及到废弃手机的资源化利用。但“绿箱子环保计划”,率先在国内探索了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机制,是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一次具体的有益探索,其将会为我国探索符合国情的生产者承担责任的方式及为相关立法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4、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措施与建议
  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到生产商、经销商、运营商、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在手机回收利用方面已居于世界前列,已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和回收系统,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环境、经济效益。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电子污染,使电子行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1)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回收工作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废旧手机等电子废弃物规范化回收利用的前提和保障。从欧盟模式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电子产品回收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也已经针对电子垃圾的危害,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如《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施行),但这两部法律都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将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也没有涉及电子产品的回收。2006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了电子废物实行“污染者负责”的原则,作为指导性技术文件,将对未来我国电子废物的处理处置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还发布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拟定了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在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该办法的实施必将打开废旧手机回收处置的新局面,但也面临着来自手机生产者和消费者方面的压力,因为该办法没有具体规定回收成本的分担情况,各方面还很难达成一致,这也意味着废旧手机的规范化回收利用仍面临法律困境,仍会遭遇重重阻力。此外,我国尚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的重点防治目录,这些也都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延伸生产者责任正在作为一个新的废弃物管理范例而被广范宣传,该制度要求生产者承担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置的义务。我国立法部门可以考虑采纳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并加以灵活运用来管理手机等电子产品,强制手机生产者履行对废旧手机回收和安全处置的义务,明确经销商和移动运营商从消费者手中回收废旧手机的义务以及消费者将废旧手机交回销售商作价回收的义务。在废旧手机处置方面,应明文禁止对废旧手机进行简单填埋和焚烧。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力度取缔非法手机回收,建立规范的二手手机市场,防止超过设计寿命的废旧手机流入农村市场而导致回收困难及回收成本的升高。基于手机回收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政府可通过立法对从事废旧手机无害化处置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手机回收技术的发展。
  (2)发展试点项目
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的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都是从建立示范工程开始,通过试点工作积累经验,获得丰富的数据资料,为立法以及今后的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国目前尚处于手机规范化回收和利用的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技术、市场体系都尚待完善。因此,在我国推行废旧手机回收的试点工作,积极发展试点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试点项目应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程序,实施回收成本分析,发展相关技术标准。通过试点摸索经验,积累研究资料,解决建立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体系的立法问题和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
  (3)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废旧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拆解、回收工作专业性较强,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才能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在手机回收利用的过程中,要兼得环境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要坚决取缔沿海地区严重污染环境的手工拆解作坊,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保证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进入废旧手机回收市场。鉴于国外已经发展的技术和模式,可考虑引进国外技术或投资,共同致力于国内废旧手机的回收。电子产品回收的初期投资大且很难盈利,但测算显示,一个初具规模的回收企业在投入期后的5~6年会实现赢利,从而步入良性循环。如日本的横滨金属公司就从废旧手机中回收了金、银、铜、钯等多种贵重金属,从而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废旧手机回收只有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才有发展前途。
  (4)清洁生产
我国已经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企业从源头控制污染。在手机生产过程中,应推行清洁生产,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澳联苯(PBB)、多澳二苯醚(PBDE)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不能完全替代的有毒有害物质,其含量不得超过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行“绿色手机”概念,推出以“无污染、低辐射、可回收”为理念的“绿色手机”产品,大力发展CDMA等先进技术,通过对手机的优化设计,提高产品的可回收率。如手机机身可使用再生塑料,手机废弃后仍可制作其他产品;或机身由可降解的塑料制成,废弃后即使埋入土壤中也可自行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据介绍,通过优化设计,诺基亚手机75%~90%重量的材料都是可回收的,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二次利用率。
  (5)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参与
通过对国外手机回收计划的研究发现,移动通信运营商在手机回收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产品与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不同,在移动通信领域与用户接触最频繁的当属运营商,其建立的销售渠道和营业网点也比产业链中其他的环节相对广泛一些。因此,手机回收需要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鼎力支持。移动通信运营商通过支持手机回收计划,不仅可以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提高自身品牌价值,而且还可以借此扩大自己的用户群。在日本,手机回收活动主要就是由移动通信运营商推出。由此,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参与废旧手机的回收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尚待提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手机生产厂商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消费者选用“绿色”产品;提高消费者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环保,主动交回废弃手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应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5、结论
  (1)消费者均认为废旧手机有一定的价值,一般都不愿意主动交到回收点,这就要求我国的废旧手机必须作价回收。但手机作价回收的成本,再加上进行环境友好处理的成本,使得废旧手机的正规回收无法与现存的未获许可的作坊式回收竞争,因此这些回收成本应如何分摊,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2)我国大多居民尚未意识到废旧手机存在的潜在危害,公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也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3)如何将从事手机回收的作坊式企业纳入规范管理的废旧手机回收体系,如何转化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并成功地将它们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也应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上一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国家电回收产业:亟待走出“政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