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知识 >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
2009-09-11 00:0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皖政〔2009〕96号
■发布时间:2009-09-07
■ 信息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一日

 
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有色金属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已经省政府同意发布的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特编制《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1年,远期到2020年。
一、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产业现状。
“十五”以来,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速。“十一五”前三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680亿元,增长4.4%。其中,黄金行业(含银)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43.7%;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增长46.7%。
我省有色金属产业主要有铜、铅、锌、金、银、钼产品及铝材加工产品,2008年产量如下:
矿产品。铜精矿含铜量12.9万吨,比上年增长38.9%;铅精矿含铅量3676吨,下降118.5%;锌矿含锌量854吨,下降78.8%;钼精矿折含量575吨,增长82.5%。黄金4.5吨,白银7.8吨,与上年持平。
冶炼产品。生产阴极铜53.8万吨,增长10.5%;铅39.6万吨,增长27.0%;锌0.3万吨,增长89.5%;黄金9.8吨,增长37.8%;白银190.7吨,下降4.7%。
加工产品。生产铜材56.8万吨,增长29.8%;铝材16.6万吨,增长105.3%。
再生产品。再生铜62397吨,增长74%;再生铅329902吨,增长89%;再生锌1966吨,增长102%。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有色金属产业涌现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位置。2008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电解铜产量65万吨(含张家港公司17.5万吨),居全国第2位;楚江集团铜板带产量居全国第1位,铜合金线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精达股份漆包线产量居全国第1位;阜阳再生铅产量居全国第1位;华鑫铅业集团公司是全国再生铅及合金锭标准制定单位;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建成世界最先进的4000吨/年阳极泥处理项目。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拥有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铜铅锌金属检测中心。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影响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不均衡,产品单一(主要是铜),其他有色金属品种相对较少。二是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三是加工企业布局相对分散,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四是地质勘探工作滞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铜精矿90%以上依赖进口,黄金资源静态保证程度不足6年。五是黄金矿山生产规模较小,资源禀赋差,开采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环境代价高,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现阶段,我国作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没有改变,有色金属产业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作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支撑的地位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电力、装备制造、家电、造船、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好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黄金需求也仍将持续增加,黄金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我省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交通、技术、人才、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促进我省有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资源整合开发与优强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矿山开采、冶炼、加工、回收利用一体化发展之路。加大地质勘探投入,加大资源控制,实施资源集约化开采,将扩大的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坚持“走出去”战略,实施高起点、长链条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铜产业,积极发展铝、铅、锌、金、银、稀土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引导再生铜铅铝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我省特色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创新推动。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开发利用铜、金、铅、锌等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集群发展。从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和资源条件出发,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沿江、沿淮、沿路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鼓励和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
3.淘汰落后。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切实做好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可持续发展。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增加有效可采储量,强化对现有资源的经济评价,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改革开放。通过改造、改制和改组,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鼓励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扶持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调整和振兴目标。
1.产销稳定增长。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年均增长16%。精炼铜产量90万吨,铅产量40万吨,锌产量10万吨,铜加工材产量95万吨,铝材产量8万吨,稀土永磁材料15000吨,单晶硅材料1000吨;黄金产量25吨(进入全国前5位),白银产量380吨。
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4%。争取实现铜产量130万吨,铜材加工产量150万吨,铅锌产量60万吨,黄金产量60吨,白银700吨。
2.企业重组取得进展。支持铜陵有色集团控股公司等优势企业进一步整合开发省内有色金属矿产、冶炼、加工资源,争取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3-5个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之列。争取中国铝业集团在皖实施铝工业的兼并重组。将铜陵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铜冶炼、铜拆解、铜深加工基地之一和铜商品交易中心及全国重要的黄金产业基地。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高强高导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加强难选冶金矿技术攻关,大力引进和推广氧化焙烧、加压氧化、细菌氧化等先进工艺;70%以上的铅冶炼能力采用富氧底吹等先进技术。到2011年,铜陵有色集团控股公司等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行业整体水平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到2011年,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削减5%~10%;工业水复用率提高到88%以上,余热回收率100%。粗铜冶炼硫回收利用率95%以上,粗铅冶炼硫利用率97%以上。全行业“三废”排放达标率100%。企业环保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废渣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企业工序能耗指标低于国家标准限额值,粗铅冶炼综合能耗低于每吨380千克标准煤。
5.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大型矿区周边、深部和外围资源勘探,加快有资源潜力特别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努力发现一批新的资源勘查区,形成皖东北地区新的黄金工业基地和皖南地区钨、钼生产基地。开发建设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争取在铜陵、郎溪建成全国性再生铜生产基地,在池州、阜阳建成全国性再生铅锌生产基地,使再生资源成为我省有色金属发展的重要来源。
三、调整和振兴重点
(一)重点产品。
1.铜产品。加快铜的精深加工,高起点发展我国紧缺的高档铜材产品,形成铜线材、板材、带材、棒材、型材、箔材、管材、粉体材料等8大系列产品。依托铜陵有色、铜陵精达、鑫科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开发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带,分立器件用高精板带,变压器及高档水箱专用铜板带,高效散热内螺纹管、冷凝管、水道管,纯铜及合金铜棒材、电力工业用排材,高强高导铜合金导线、电气机车接触线、特种电线电缆等线材,以及仪器仪表、弹簧、接插元件等产品。
2.铝产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对原合肥铝厂、淮北濉溪铝厂进行战略性重组,积极争取建设30万吨电解铝项目。加快发展再生铝、汽车用铝材和建筑家用铝材产业,做大做强现有铝箔产业链。依托恩远铝业、淮北东磁、铜陵精达等企业,重点开发汽车用型材、家电用铝合金板材、建筑铝材,电容器腐蚀化成箔、空调散热用铝箔、家用箔、容器箔、医药用箔、食品级涂层铝箔等产品。
3.铅、锌产品。依托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公司、界首市循环经济工业园有关企业,重点开发铅酸蓄电池技术,采用活化技术回收废酸、塑料,开发高性能蓄电池板栅材料;运用湿法提取工艺制取高纯氧化铅,实现铅酸蓄电池节能、环保规模化生产;采用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发展高容量蓄电池,发展机械与化工用铅、锌合金与高纯材料,实现产业升级。
4.稀土材料产品。依托皖马稀土、马鞍山鼎泰、天源科技、龙磁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钕铁硼及锗磁性材料,高性能非晶、微晶软磁材料,发展宽带制品和纳米晶材料。开发生产家电产业中高性能软磁铁氧体、永磁铁氧体,信息产业中计算机硬盘驱动器、DVD驱动器和刻录机的磁体及通信用磁体,汽车产业中磁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永磁体等产品。
5.钨、钼、钒产品。依托省冶金科学研究所、池州冶化厂等企业,发展钨、钼、钒金属提取和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钨、钼、钒金属提取和深加工产品。
6.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依托合肥景坤新能源、安徽晶威、铜陵三佳、中科铜都粉体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单晶硅、多晶硅锭产品,超细粉体、电子浆料、新一代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单晶铜材料及制品、高端薄膜电容器、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高纯金属、高精度金属箔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力争新材料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7.黄金、白银产品。加快推进黄金、白银精深加工产业化进程,满足金融、投资、珠宝、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国防、医疗和环保等领域的需求。依托铜陵有色、铜陵金三元等企业,重点开发键合金丝、金箔、金条、超细银粉、金银工艺品产品,做精做强现有金盐产品,大力发展黄金特色工业旅游产品。
(二)重点产业基地。
1.铜陵铜开采、冶炼、回收加工基地。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铜冶炼水平,重点建设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金昌冶炼厂铜冶炼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做好冶炼副产品黄金、白银、铂、钯、铟等贵金属回收工作,建设铜陵有色铜冶炼渣综合利用项目。争取铜陵市成为国家“废七类金属”进口定点口岸,推进铜陵国家废杂铜拆解加工基地项目建设。推进资源开发战略,加强有色金属矿山资源开采。
2.沿江优质铜材生产基地。围绕电力、家电、汽车、电子等行业的需求,在铜陵、芜湖、池州、宣城沿江城市,重点发展铜杆—线缆,铜箔—印制电路板,电子、变压器铜带,铜管,铜粉,铜棒材—铜五金,民用、工艺铜产品等,打造沿江优质铜材生产基地。重点抓好金威铜业年产10万吨铜板带、年产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和铜都铜业年产7.5万吨黄铜棒等重点项目。
3.省会经济圈铜、铝材和稀有金属生产基地。依托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热交换器用冷凝管、导线及组合线、电解铜箔、特种线缆等产品。加快与中铝集团30万吨电解铝合作项目以及铝材深加工项目建设。支持淮南建设高铝粉煤灰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依托科大、合工大和省稀有金属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发展钼、钒金属提取技术和金属材料的深加工。
4.池州、阜阳铅锌材料基地。加快池州有色金属工业园建设,到2011年形成特种合金、超细金属粉末、3000吨钼粉及制品生产能力,重点支持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公司九华冶炼厂发展,到2011年形成年产20万吨铅锌生产能力。
加快阜阳界(首)太(和)再生铅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形成废铅酸蓄电池集中回收、再生铅生产、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铅化工与铅金属材料加工、铅酸蓄电池产业链,建成电动车、化工染料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最大的再生铅示范工业园,到2011年形成40万吨再生铅、30万吨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
5.淮北铝箔产业基地。以淮北恩远铝业、淮北东磁等企业为主,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形成家用箔、医药用箔、食品用涂层铝箔、铝光箔、腐蚀化成铝箔、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
6.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是依托凤阳等地的石英矿资源,争取建成硅石—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生产基地,同时支持金寨工业园单晶硅及蓝宝石深加工项目、合肥景坤新能源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安徽晶威太阳能有限公司多晶硅锭和硅片生产项目建设。二是依托天源科技、龙磁科技等企业,开发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形成马鞍山、巢湖、六安、合肥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基地。三是支持铜陵有色工业园和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建设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及材料加工基地。
7.铜陵、皖东北黄金产业基地。依托铜陵丰富的黄金资源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勘探开发周边及深部黄金资源,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建设黄金冶炼厂和黄金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金盐、金丝、金箔、金条和黄金工艺品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铜官山区域的深部探矿和改扩建工程,形成3个吨金生产企业。依托皖东北地区黄金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打造滁州、蚌埠黄金生产基地,重点抓好凤阳金鹏矿业公司“861”项目建设,形成吨金生产企业。
(三)重点企业。
1.铜陵有色集团控股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控股、参股、并购等方式,到2011年,力争控制铜资源1000万吨(其中省内铜铅锌钼资源折算铜当量300万吨),形成年产精炼铜90万吨(其中省内60万吨)、铅锌20万吨、铜材20万吨的能力,发展稀贵和稀有金属回收、提取与深加工等产品。力争2015年前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到2020年,形成年产精炼铜140万吨(其中省内105万吨)、铅锌50万吨、铜材60万吨以及超细银粉深加工等能力。
2.安徽楚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到2011年,铜深加工能力达到22万吨。到2020年,形成年产20万吨铜板带、5万吨铜合金线材和20万吨铜杆的铜材深加工生产能力。
3.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有限公司。重点开发耐热漆包线、铜包铝双金属复合材料、铜包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单晶铜微米级电子信息材料、异形电磁线、特种电磁线、镀锡铜线、毛细铜管等产品。到2011年,铜深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到2020年,铜深加工能力力争达到50万吨。
4.安徽鑫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1条1万吨高精密黄铜带、1万吨高精密紫铜带和1.5万吨引线框架铜带项目,到2011年,形成年产18万吨铜板带、杆、线的深加工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高精度电子铜带,无氧铜带、铜包铝带,高性能铜及铜合金线材等,到2020年,形成年30万吨铜深加工能力。
5.芜湖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现有年7.5万吨精炼铜、1万吨铜材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到2011年,形成年产10万吨精炼铜、3万吨铜材的能力。到2020年,力争达到年产15万吨精炼铜、6万吨铜材的能力。
6.安徽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再生铅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到2011年,形成再生铅产量60万吨,铅深加工能力达到48万吨。到2020年,力争形成再生铅产量100万吨,铅深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
7.铜陵市华金矿业有限公司。在现有年产黄金500千克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中国黄金集团、省投资集团等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扩建井下30万吨/年开拓系统,到2011年,年产黄金1.5吨。到2020年,年产黄金4吨。
四、政策措施
(一)扩大和合理配置省内资源。加强对省内现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充实省地质勘查资金,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参与省级风险地勘项目,加强现有矿山周边及深部找矿工作;支持优势企业对省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促进省内有色金属资源向铜陵有色集团控股公司等优势企业聚集。
(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铜陵有色集团控股公司等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以直接投资、购买股权等方式,加强与国外资源国企业的合作,通过收购矿权和矿山企业等多种方式,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建立资源长期稳定供应渠道。
(三)加大黄金地质勘查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启动新一轮黄金地质普查。积极引进武警黄金部队成建制进驻我省长期开展地质找金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黄金地质勘查投入机制,进一步激活省内地勘部门和企业找金的积极性。
(四)加强对有色金属战略性重点产业发展的培育。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允许的前提下,引进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优势企业,加大对我省钨、钼、铀等稀有金属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稀有金属产业。
(五)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多种方式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支持有色金属企业与煤炭、电力、家电等企业进行跨行业重组,实现持续发展。
(六)高起点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持续实施高强度、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抓住国家振兴有色金属产业的机遇,3年内实施技改项目195项,总投资295亿元。
(七)支持发展废旧金属拆解加工产业。争取国家在铜陵市和郎溪县设立铜拆解加工区,赋予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进口含铜废杂物定点企业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定点企业资格,发展废旧金属拆解加工产业。支持界(首)太(和)再生铅等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争取列入国家级试点。
(八)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大型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加大关键技术开发力度。加强对冶炼短流程工艺、共伴生矿高效利用、尾矿和赤泥综合利用、高性能专用铜铝材生产工艺、再生金属保持性能工艺等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采用先进适用的冶炼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九)推进直购电试点。支持有色金属优势骨干企业进行直购电试点,并根据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作为首批企业进行直购电试点。支持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建设综合利用自备电厂。
五、规划实施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市、县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市、县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附件: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附件
 
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加单位
实施时间
1
完善出口税收政策
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税局、合肥海关、省商务厅
2009年
2
建立与国家对接的收储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
2009年
3
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2009年
4
推动和完善企业重组政策
省国资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税局
2009年
5
支持企业走出去
省商务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
2009年
6
合理配置资源
省国土资源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国税局
2009年
7
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
省政府金融办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
2009年
8
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问责制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
2009-2011年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改进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云南省废旧金属收购治安管理条例